尿路症状病因新解:膀胱老化

发布时间:2017-11-27 09:39
       人老了,头发会变白、牙齿会脱落、反应会变慢,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膀胱也会老,而这也引出了一个崭新的医学科研课题——膀胱老化。

      常被医患忽视的常见病
        膀胱老化的最常见症状是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夜尿增多、尿失禁和反复泌尿系感染等。美国一年应用于治疗这类症状的费用高达126亿美元。虽然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清楚地告诉我们,膀胱逼尿肌老化是引起老年人下尿路症状的重要因素,但是它仍然是目前临床下尿路症状治疗中最易被低估的疾病。
       在男性,具有下尿路症状的患者一般会被诊断为前列腺增生,但是即使通过手术治疗,也有将近30%的患者症状无法缓解,曾有报道前列腺增生所引起患者下尿路症状的比例为55%,而另有45%的患者是由于膀胱功能障碍引起的。对于女性的尿频和尿急,在临床上一般以泌尿系感染来解释,但是通过抗感染治疗,患者的症状往往不能完全缓解,或者是反复发作。不但临床医生容易忽视膀胱老化,而且患者本人也是如此。大多数人认为随着年龄升高出现的排尿不适是一种自然过程,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会积极寻求治疗和帮助。另一项原因是认为这是一种无法治疗的疾病。有一项研究曾报道,81.5%存在尿失禁的老年患者不会寻求医生帮助。       Madersbacher等则报道仅有5%的女性和16%的男性在尿失禁三年以上才会告知医生并寻求治疗。
 
       慢性缺血是关键因素
         那么下尿路症状是如何产生的呢?一般说来这些症状正是由逼尿肌老化或其他疾病导致逼尿肌产生类似老化的不可逆病变所引起的。一旦膀胱逼尿肌老化,其储尿和排尿功能就会发生障碍,从而给患者造成严重影响。
膀胱可以看做是一个袋状物,袋子的内层覆盖黏膜,保护其深层的组织,防止尿液中有害物质对膀胱肌层的刺激和损害,黏膜下是膀胱的肌肉,由平滑肌束组成复杂的网状结构,肌肉内分布有副交感神经,所以神经源性因素也会引起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和松弛。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下尿路症状是与膀胱出口梗阻或膀胱神经受损有关。有关膀胱逼尿肌老化的病理生理研究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尿动力学的发展,人们发现老年人的膀胱功能会逐渐发生变化,表现为逼尿肌不稳定或逼尿肌收缩力受损,而且这些功能改变与膀胱出口梗阻无关,自此这种与梗阻及神经系统损伤无关的下尿路症状逐渐引起了人们注意。
       研究发现,膀胱壁慢性缺血是造成膀胱逼尿肌老化的关键病理生理改变,也就是说老年人常见的血脂增高、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他类型的血管病变也会引起下尿路症状的出现。研究显示老化现象涉及了膀胱壁的多种组织结构,如平滑肌细胞的减少、细胞间隙增宽、胶原沉积、末梢神经纤维的减少,新生血管及血管密度的减低、平滑肌细胞器出现退行性变、细胞膜之间出现致密连接等。这种广泛呈现退行性改变的变化导致了患者下尿路症状的出现。
 
       治疗期待干细胞植入
         虽然膀胱老化很常见,而且对其病因和病理生理变化的研究也较深入,但是,目前对于膀胱老化的治疗方法还比较有限。对于患者存在的尿频、尿急等症状尚有一些可行的治疗方法,例如应用胆碱能受体拮抗剂、辣椒辣素或类似物膀胱灌注、肉毒素注射,也可以应用骶神经调节治疗。而对于膀胱逼尿肌功能受损导致的排尿困难治疗非常有限。目前还没有可靠的方法。早期解除梗阻或者治疗引起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原发性疾病可以控制逼尿肌的进一步损害,但是对于已经存在的损伤往往无效,这类患者最终只能通过留置尿管或者通过耻骨上膀胱造瘘治疗,生活质量极低。
        目前新的研究正为治疗这种老化状态提供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法,例如已有研究证实,动物实验中将干细胞类细胞直接注射至逼尿肌受损的膀胱壁,干细胞类细胞确实能在膀胱壁内生存。通过对细胞连接物质的免疫组化染色研究显示,植入的干细胞不但能分化为成熟平滑肌细胞,而且还有神经肌肉偶联的建立,可能有一定的功能。因此,有可能会成为继心脏干细胞治疗心功能不全后,第二个应用于人类的干细胞治疗技术。
        总之,膀胱老化很常见,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也会越来越高,但是不易与由其他原因引起的下尿路症状鉴别,在诊断治疗这类患者的时候,认识膀胱老化的存在,积极诊治,才能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