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冬季进入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如何保养是关键!

发布时间:2019-11-29 17:12

 

冬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气温每降低1摄氏度,心脏病发病率就会增加2%。当气温降到12摄氏度以下,就该绷紧“预防心脏病发作”这根弦了。很多人长时间身处空调下温暖的室内,乍一出门到低温的环境中,忽冷忽热,很容易引发心肌缺血。

 

建议:心脏病患者冬天外出前,一定要穿上暖和的大衣,穿件马甲护好前胸后背,系围巾、戴帽子和手套,以防热量从领口、袖口跑掉。

 

为什么心脑血管疾病“偏爱”冬季?
 

第一诱因是气温低

 

寒冷容易刺激人体血管收缩,以及出汗减少,血压容易上升,尤其在突然降温或忽冷忽热的情况下,人体血管收缩、交感神经兴奋、血液流动加速,导致血压飙升或血栓形成。

 

第二诱因是冬季人体的耗氧量增加

 

因为耗氧量增加,容易增加心肌缺血、心梗的发生几率,增加心脏负荷。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3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尤其是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发病率高。

 

“冷感”其实是人体对寒冷刺激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反应,表现为全身血管收缩、汗毛竖立、毛孔闭塞、全身发紧甚至抖擞。大动脉收缩就会出现血压急剧升高,原有高血压的患者血压升高会更明显,轻则头晕脑胀、眼昏耳鸣、胸闷气短、四肢发沉、精神不振,重则头疼恶心呕吐、肢体乏力或无力、心慌气促呼吸困难、视力模糊眼睛胀疼,等等危及生命的危急征象。中动脉收缩会导致大脑和心脏乃至肾脏缺血,出现脑梗死或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或心绞痛或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不全,小动脉收缩会致眼底病变和耳蜗缺血,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耳鸣失聪,影响生活质量,直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据统计,大约70%急性脑血管意外发生在冬季,76%急性心脏事件也发生在冬季。尽管我国医学技术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先进水平,但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联合致残率仍然高达45%、死亡率40%,高居所有疾病致残率和死亡率之首。有文献报道,冬季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时间多在凌晨2点~上午10点、下午四点和晚上十点,尤其是晨练时间段最多见。因此,中老年朋友尤其是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的病友一定要注意,避免在这些易发时间段出外活动。

 

如果习惯了这些时间段出外锻炼身体,一定要穿暖和了,而且要带上保温水以保证饮水充分,每天应严格按照医嘱服用抗高血压改善心脏缺血稳定动脉斑块抗血小板控制血糖的药物,有利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急发。一旦出现第二段所述心脏和脑部及其他不适,请及时往医院急诊部就诊,以争取时间而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不必要的心脑恶性事件发生和减少因心脑血管疾病而致的生活残疾,降低死亡率。

 


 

医学研究发现,静止状态不戴帽的人,在环境气温为15℃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30%,4℃时散失总热量占60%。因此,天气寒冷令血管收缩,人们容易出现头痛头晕的症状。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层较薄,保暖性较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使抗病能力下降。

 

心脑血管病人冬季要警惕4个报警信号!

呼吸困难

 

冬季,心脏病、呼吸道疾病,都可能引起呼吸困难、急促、气喘、憋气等。尤其是出现憋醒、只有坐起来才能呼吸的现象,可能是心衰,需要及早就医,检查心肺功能。

 

心悸

 

感觉心跳不规律,如心悸、心跳过快、心跳漏了一拍等,可能出现了心律失常等情况,如果发作频繁,需要马上就医。

 

忽然疼痛

 

如出现胸痛、肩痛、胃痛等,可能被忽视或被混淆认为是肩周炎、胃病。其实这也可能是心梗发作的前兆。医生提示,心脑血管病人发生下巴以下、肚脐以上的突发性疼痛要警惕心脏问题。

 

头晕、晕厥

 

一旦发生意识模糊现象,说明脑供血、脑供氧出现了异常,即便属于短暂性发作,但若不及时采取措施,中风风险大大增加。

 

冬季如何远离心脑血管疾病? 

 

冬季要猛进补?错!

 

国人都有冬天进补的习惯,特别是炖汤、炖肉等食补更是大受欢迎。然而这种盲目进补很容易加重病情,因为在冬季人们运动本来就少,再补进大量的滋补品,非常容易造成血脂或尿酸增高,成为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因素,所以,冬季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

 

清晨习惯冷水洗脸?别!

 

当皮肤肤接触到冷水时,血管会突然收缩,一分钟内血压就会开始升高,很容易导致心绞痛发作。尤其是早晨刚起床后,一定要使用温水。

 

洗澡久身子才暖和?错!

 

不少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怕冷,洗澡时常常水温较高,而且洗澡时间也比较长。然而,较高的水温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造成空气中氧含量不足,心脏不好的老人血液就会供氧不足,从而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洗热水澡时间过长,血管长时间扩张,血液滞留于皮下血管会导致回心血量减少而致心脑脏器供血不足,导致心脏和脑血管疾病。

 

建议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洗澡时间最好控制在10~20分钟之间,超过20分钟家人要及时关注。

 

 

一定不要跟排便“较劲”!

 

排不出来不要勉强。在上厕所之前,有心脑血管疾病史的老年人,应该带上硝酸甘油,以备不时之需。上厕所时不要插门,一旦出现问题家属可及时发现。清早起床后,一杯温热的开水,都可以刺激肠蠕动,帮助排便。

 

一醒来就马上起床?错!

 

清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魔鬼时间”,门诊中大约有四成的脑中风和心梗是在深夜和凌晨起床时的几分钟内发生的。

 

如果一睡醒匆匆起床,身体从长时间的休息状态,突然改变体位进入到活动状态,人体交感神经系统被迅速激活。老年人调节能力差,易发生体位高血压。

 

再者,经过一晚上的人体处于静止状态,血液粘稠度增高,血管阻塞发生几率大,也有可能会加剧供血不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冬季睡眠醒来时必须先在床上躺一会儿,待“醒透”后再起床,避免心绞痛、中风等发作。